|
美团点评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要改造10万家店近日,美团点评计划向商家提供一套内含营销、系统和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改造线下店的同时,建立和巩固自身在美业领域的生态。 “2018年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元年,我们希望能够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目标是升级改造10万家美业店。”美团点评丽人事业部总经理张晶表示。 美团点评的美业业务源于2015年上线的丽人业务,主要包含美容、美发、美甲以及新增的医美,归属于新到店事业群,总经理张晶向事业群总裁张川汇报。 上述新计划在美团点评被称为“美业店 美团芯”,初期在美容、轻医美和美妆领域进行试点,目前合作商家包括美容品牌美丽田园旗下针对年轻市场的XURFACE超体面、克丽缇娜、美肌工坊、星和医美、林清轩等。 作为该计划的改造样本,XURFACE超体面和美团点评合作的线下店已于今年十月在上海打浦桥地区开业,店里接入了在线预定、团购、评价等功能,供给上在原有美容服务基础上增加了商品销售,并接入即时配送服务。后续该店还会接入美团点评的CRM管理、用户消费行为系统等。 用户层面,完成消费的整个链条是通过手机一键预约服务时间、购买服务和护肤产品,再通过美团外卖体验30分钟内产品送货到家。 美团点评方面披露,这家概念店开业第一周比传统新开业门店吸客效率提升3倍,美团点评线上预约和消费的顾客占全部客流的66%;服务频次方面,相对传统新开业门店的0.6-0.8次/天,店内工位达到翻4次/天;此外,到店体验服务的顾客中30%会进行商品购买,而行业均值为10%。 “这些数据促成了单店坪效的化学反应,”张晶透露,“一般一个店开业首月坪效是三四千块钱,而这家新店开业首月达到1万,是同类型门店的2倍。” 张晶认为,这些数据也证明了“新供给”的机会,即美团点评及商家可以通过服务带来商品销量,从而提高ARPU值和绩效。 “传统美业在美容院做脸部美容或SPA是提供服务,新供给则意味着服务+商品,或者说服务带商品”,在张川看来,美业的供应链应该是服务+商品。 以林清轩卖山茶花油为例,张晶援引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的话形容,如果顾客在手上试一下,客单价会从300元变成500元,如果在胳膊上试一下,客单会从500元变成800元,如果在脸上加上服务,客单则变成15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美团外卖的即时配送服务,整体用户体验也会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张晶还发现,机会同时源于跟随整体用户年龄变化而带来的消费习惯,这些消费者不会盲目追求大牌,更理性和有主见,关注性价比,导致院线产品(美容院的产品)的市场需求有了提升的趋势。 张晶预计,美团点评和XURFACE超体面合作的店面当前的商品销售占比是30%,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到达40%甚至更高才是常态。 现阶段,在美团点评平台上,有超过三成的美业商家商户含有零售业务,在这三成有零售业务的商户中,零售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11%。 这样的“新供给”也是张晶对美团点评新美业概念新增的一个诠释。去年底,张川提出新美业概念,落脚点在于行业的新场景、新服务和新运营,从“店、码、人”三个方向,提升美业线下商家的营销能力、Saas系统和人才培养。 今年张晶对新美业概念的理解是“新供给、新体验、新营销、新服务、新人才”,相对来说,强调的是新供给和新体验对线下店的改造。 美团点评披露的一项数据统计,到2020年,美业市场规模将接近2万亿,平均年增长率15%,在前景巨大的同时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成本上升,线下可利用门店减少,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高;其次,竞争加剧,存在大量同质化竞争和效率瓶颈;最后,需求发生变化,用户趋于年轻化,25岁以下用户占比40%,出现了新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分级。 互联网巨头的目光正越来越多地投向B端,除了BAT,华为、美团等都已置身于toB的战局里。 实际上,“互联网下半场”这一提法,最早来自于美团点评CEO王兴。早在2016年,王兴就发表过关于“互联网下半场”的见解,在他看来,“上天(高科技),入地(深入产业,链接B端),全球化(出海)”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近几年,美团也在不断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在开掘B端业务层面,通过推出SaaS收银业务、餐饮开放平台、生活服务开放平台、美团金融、以及餐饮B2B平台快驴等业务,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B端业务布局。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是BAT的天下,在互联网“下半场”,美团正在争夺那张属于自己的船票。 1、美团ToB的逻辑 “美团点评过去一直在C端创造价值,现在要在B端做服务”,2016年,在谈到自己对于“互联网下半场”的理解时,王兴这样说。 在王兴看来,现在仅做连接的工作已经不够了,尤其是连接C端上,一个微信就已经完全足够。所以需要真正了解产业的方方面面,然后从各个环节中去降低成本。 王兴率先做出“互联网下半场”的判断,与美团自身的定位息息相关。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先天与C端消费者和B端商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年6月,美团点评向港交所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2017年,美团点评完成了58亿笔交易,交易金额达3570亿元,为3.1亿交易用户和440万活跃商家提供服务,业务覆盖全国2800余个县市。美团的在线商家数量也从2015年的300万增长到2017年的550万。 这550万的在线商家中,绝大部分是餐饮商家,这是美团的核心资产,也是美团发力B端的基础。 但在美团点评餐饮学院院长白秀峰看来,这样的数字并不是终点。“现如今,电影票和车票线上购买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0%以上,但是餐饮的在线化水平却只有10%左右,而且城市差距明显”,白秀峰告诉全天候科技。 B端商家的数字化能力差,效率得不到提升,美团想要打开更大的C端市场就会困难重重。“如果想服务好C端客户,B端业务是基础”,白秀峰说。 除了数字化能力跟不上,近年来,“三高问题(高人力成本、高租金、高食材成本)”也在持续困扰着生活服务业。来自职位搜索引擎职友集的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全国平均月工资水平从2010年的1878元,上涨到了2017年的3630元,几乎翻倍。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张川也透露,仅北京一个城市,餐厅一年倒闭率就有28.5%。美团联合美业观察发布的《中国美业报告2017》显示,2017年,美业行业的关店率达到了28%。 消费层级和水平的提高使得C端用户对于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场景体验等要素越来越重视。 “以餐饮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将在这两年迎来爆发,这波餐饮业数字化推动之一是C端倒逼B端”,客如云CEO彭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补贴,C端的移动互联网化习惯已经养成,B端的许多商铺却处在PC阶段,人工服务比比皆是,这种落差会在今后两年补足。” 这正是美团看到的机会。从挖掘商业增量的角度,B端运营效率的可提升空间要比C端大得多,从中可挖掘的金矿也更多。而美团只有过渡到产业链后端、升级B端的阶段,才能加强自己的壁垒。 从2015年底推出“商企通”拓展企业用户市场以来,过去三年多,美团通过SaaS收银、美团金融等服务不断触达商家,并先后推出了餐饮供应链B2B平台“快驴”、“餐饮开放平台”、“生活服务开放平台”等多个产业互联开放平台,通过链接第三方、商家和消费者,来提高整个生活服务行业的经营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