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网约导游”爆发!或成新风口?这几年,各类网约平台经历着大起大落,或垄断,或夹缝生存,或早已被市场淘汰。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个模式:“网约导游”。其实这个模式已经经过2年的市场检验,现在,这个模式看似日趋成熟。 “网约导游”模式 这个国庆节,一名90后女金牌网约导游,因日入千元,在杭州买2套房火了。 1993年出生的胡娜娜,2010年就开始做导游工作,曾是一名传统导游,两年前成为一名网约导游。作为金牌导游的她,在某旅游电商向导平台上已经服务了632次。从最开始的500元/天,到现在的1000元/天,网评很高。 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个案。很多网约导游都实现了收入增长,而且各平台上网约导游的数量也在成量级的增长。 可以看出这个模式现在爆发出的潜能。那么网约导游究竟是个怎样的模式? 首先还是从市场痛点出发,导游行业长期存在的宰客、甩团、强制购物等痛点,这个模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怎样做网约导游?需要向网络平台提交身份证件、国家认证的导游证,能提供包车服务的再提交驾驶证,经平台审核通过,便可成为一名网约导游。每位导游的个人主页上会显示服务内容、服务次数、游客评价等信息,服务内容均明码标价,游客也可与导游在线交流,对服务内容与价格进行商议。 目前国内个人导游服务单日价格平均为300元左右。而在海外向导订单中,包车均价达1000元,当地活动均价1300元,接送机均价400元。对于一些优质导游资源,最高价格甚至可以达到800-1000元/天。 “网约导游”也成为吸引年轻人就业的一个新方向。 新风口已成 当下,各OTA以及新兴创业公司不约而同地盯上了这一市场。除却携程、途牛、同程等企业之外,还有包括8只小猪、一起嗨、香蕉出行等。这条赛道的新风口已经形成。 而这个模式中,核心资源无疑是导游,在各企业均在搭建当地向导平台的同时,优质导游显然将成为各方争抢的香饽饽。 目前携程的全球当地向导平台已有8000余名当地向导,途牛的向导在线平台有3000余名,从地区看,70%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四分之一是90后。不少向导每天的服务费在300元至400元不等,每个月有7000到8000元的收入。 而小米生态链企业“香蕉导游”也是宣称内测运行60天完成100万元营收,同时聚集了10万多用户。8只小猪则为上万。 各大平台招募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持证导游,留学生、华人华侨、摄影师等等,均成为各方招揽的目标。 旅游业成香饽饽 从事旅游业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有10%的就业人口直接和间接从事旅游业。携程这样的大型在线旅游公司,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就达近10万人。2017年的交易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
2017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0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 而“网约导游”服务也迎来新的爆发窗口。 在线预订平台的相关订单量已有明显增长,家庭游客需求最大。 “有了网约导游平台后,订单量比原来翻了3、4倍,现在85%的订单都是来自平台,不少都是家庭游客。” 自2016年底携程向导平台上线以来,到目前为止2018年的订单量较2017年同一时期增长200%,其中当地特色体验类的产品增长最快,带车向导、陪游向导、当地达人是最受欢迎的三大导游类型,主力预订人群的年龄段在20-40岁之间,家庭出游、带小孩、带老人占大部分,其次是学生党毕业旅行。 而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也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好的一组数据。国庆游普遍增长。在游客年龄段分布方面,26-35岁年龄段客人是今年国庆假期出游主力军,占比高达39%,其次为36-45岁的游客,占比为24%。其中,80后除了亲子出游,三代同游组合也较为普遍。而网约导游的需求量,也有很大上涨。 《零售商业评论》参谋长认为,虽然网约导游的模式这两年备受质疑,但有两点我们可以看到,1、消费升级带动的旅游大市场的扩大;2、市场痛点仍是根本,网约导游市场在逐步被认可。当然,仅仅看“导游”这块,其领域相对垂直,市场空间在整个旅游市场还是小部分,但这个模式核心的其实还在于其为消费者的一站式服务,网约导游未来可能作为旅游的“前端”,带来的后续增值消费才是大空间。导游在整个过程,对消费者消费路径影响巨大,更看好巨头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能带动整个生态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