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辉的新零售之路!在AT 线下争夺零售战开启大半年后,更多业务融合的案例浮出水面。永辉超市是腾讯阵营中合作深度最深、对接项目最多的一家,是腾讯智慧零售的观察样本。 零售业讲究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变化和创新往往在细枝末节处体现,有时甚至不易感知,因此也需要时间来沉淀势能。用永辉不太漂亮的半年报来评判永辉和腾讯合作的效果,或许还为时过早——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净利润下滑11.54%,这与公司计提了股权激励费用以及云创版块(超级物种门店、永辉生活便利店)的扩张有关。 流量和资本是腾讯的武器,因此它在零售业的逻辑也成了,用少量的钱绑定合作关系,再用技术工具帮助零售企业从腾讯的流量池里打捞用户——可能是永辉自己的客户,也可能是新客户。这也是零售行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留住老客人,招揽新客人。只是过去它们的抓手是不太智慧的门店,而如今还需要线上工具,以及可以让门店变智慧的工具。 永辉创始人张轩松曾经谈到永辉接受今日资本投资的原因时提到,“永辉不缺钱,和今日资本合作,是因为他们对消费市场和科技企业的理解很先进,跟他们合作可以更快和科技企业接轨。”不难猜测,永辉引入京东和腾讯的投资,逻辑也是类似。 一直以来,永辉在有意识地提升技术能力以改善经营效率。据了解,永辉云创在上海有一支几百人的技术团队,从事app和小程序开发、数据分析等。在上线扫码购之前,永辉门店中就采用了自助收银机,一些早期的绿标店向第三方采购设备,在超级物种等新业态下,则有永辉自主研发的自助收银机,据一位永辉门店人士介绍,这样的设备单台成本有明显压缩。 但不可否认,在供应链管控上做到极致的永辉仍是一个线下零售商,它此前的高速增长来自不断开店和提升单店销售这两条传统路线,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线上流量入口。永辉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永辉的数字化会员超过850万,近期盒马公布的app会员数超过了1000万,而前者的门店数超过500家,后者则只有60多家。 随着线上巨人走向线下,并瞄准生鲜这个大市场,永辉的竞争对手从昔日的沃尔玛家乐福,变成了今天的阿里、京东、每日优鲜等科技公司,利用互联网工具运营流量、触达用户,成了永辉亟待补齐的一环。 500多家门店和周边三公里覆盖的客流量是永辉的存量资产,而现在,它希望扩展增量。这需要两个条件:永辉自己的新产品形态——基于卫星仓的到家业务,以及腾讯在流量运营上的支持。 18岁的永辉,还是一不小心在新零售的转型上栽了个跟头。 在实体商超行业整体呈收缩趋势的背景下,永辉在新零售方面的投入,让其2018年中报成绩有些差强人意。据半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实现净利润9.33亿元,同比下降11.54%,也是自2016年以来永辉的净利润首次下跌。其中新零售业务净亏达3.89亿元,成为了本次永辉财报亏损的罪魁祸首。 通过分析半年报数据可以窥探,永辉目前营收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传统云超门店及云创新业态的扩张,据半年报数据显示,永辉共有门店952家,2017年同期为549家,同比增长73.41%;其中共有285家永辉生活及46家超级物种,且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34家及41家。 对此,永辉云创战略合伙人程浩解释,由于超级物种、永辉生活为中小零售业态模式,目前永辉的扩张速度大于营收的增长速度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业态做好了,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就没有什么问题。” 自2017年起,三江购物、大润发、永辉等传统商超便纷纷投入阿里、腾讯的怀抱,进行新零售业务的改造。2018年1月,腾讯为了能与零售企业进行更深度的绑定,特地成立了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为传统零售业态充当好“水电煤”的角色。但从各家商超陆续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看,阿里、腾讯的“赋能”也尚未能给传统商超的新零售业务新的机遇。 传统商超+互联网企业=新业态? 早在2016年,永辉就在试水数字化转型,并有了自己的线上产品及技术团队。2017年元旦,永辉正式推出“超级物种”新零售品牌,主打“高端食材餐饮体验+高端超市+永辉生活APP”新零售模式,全面对标盒马鲜生。2017年12月,腾讯则斥资42亿元入股永辉超市获得其5%的股份,并对永辉超市的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进行增资,且获得增资后15%的股权,便开始帮永辉进行数字化改造。 据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张晓辉介绍,为了应对新的业务形态,永辉花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自研了一套新零售的ERP系统,并在供应链端进行升级。还在近期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供应链研究院,以期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能。同时全面接入腾讯智慧零售的七种武器,由永辉内部不同业态的团队进行接入业务测试等。 如今,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场景,大多数实体零售企业纷纷开通了到家业务,均以第三方平台为主,永辉也不例外,截至2018年4月,永辉已有500家门店接入京东到家。 不过近日,永辉又与腾讯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其共同布局的到家业务新模式——永辉生活卫星仓。对标盒马鲜生3公里30分钟必达的外送业务,以仓配和物流为核心,并在3分钟内完成拣货、打包、结算等步骤,进行配送。据了解,永辉生活卫星仓为全温度带智能仓,面积在300-600平方米之间,约有3000个SKU,且生鲜占比超过50%。 看起来,为了更好的从线下向线上引流,永辉新模式的卫星仓要开始自营到家业务,但永辉云创战略合伙人、永辉到家业务负责人冯辉解释称,卫星仓目前还在试跑期间,且规模相对较小,目前仅有6家在福州落地进行尝试,与京东到家是并行的两种业务模式。 此前,腾讯基于永辉的改造多数体现在永辉超市、超级物种门店的升级上,哪怕是新推出的扫码购业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门店的交易效率。但在到家业务上,仓储、配送、供应链等诸多环节,腾讯又能如何给永辉赋能? “核心是要回到流量本身,利用现有流量帮助零售商赋能。”腾讯智慧零售战略合作部项目总监张鹏认为,腾讯的社交广告数字化能力,可以帮永辉到家筛选出周边客群,进而了解最合适的客群用户,并针对性的推广及拉新活动。“比如两个小时在社群里售卖了1.5吨的山竹,也是在帮永辉运营自身的流量,而不是将我们的流量灌输到永辉的体系里。”在合作的三个月中,腾讯整个小程序的UV月环比提升超过了30%。仅8月份,腾讯整体的订单量在整个到家业态当中占比超过50%。 但对并不擅长线上零售业务的永辉来说,想要持续性获取线上流量也绝非易事,当线下流量不断往线上走的时候,商超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