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阿姨上市首日暴涨68%:新茶饮“下沉之战”迎来新变局?
2025年5月8日港交所,沪上阿姨以190.6港元的开盘价高调亮相,较发行价暴涨68%,市值一度突破180亿港元。这一表现让行业再次聚焦于新茶饮赛道的资本热浪与暗流涌动。
作为继蜜雪冰城、古茗之后年内第四家上市的新茶饮企业,沪上阿姨的“逆袭”显得意味深长,当行业增速放缓、单店盈利下滑成为共识,这家以“下沉+加盟”为利器的品牌,为何仍能点燃资本市场的热情?答案或许藏在北方小镇的街头巷尾——9367家门店中,超50%扎根三线及以下城市,北方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的标签,让沪上阿姨成为中端茶饮赛道不可忽视的“地头蛇”。
北方称王与下沉市场狂奔
北方称王与下沉市场狂奔
翻开招股书,沪上阿姨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2013年诞生于上海弄堂的奶茶小店,以“现煮五谷+鲜奶茶”的差异化定位产品切入市场,凭借血糯米奶茶、谷谷金砖等爆款站稳脚跟。
沪上阿姨门店的高速增长期主要在近3年。2022年初,沪上阿姨门店数量仅在3776家,到2022年末,门店总数已达5307家。2023年、2024年,沪上阿姨的门店增长率分别为46.8%、17.8%。同一时期,与沪上阿姨同一赛道的古茗和茶百道,门店增长率仅为35%、10.1%与22.6%、7.6%。
截至2025年4月18日,沪上阿姨门店数量已达到9367家。按2022年和2023年门店总数及GMV增长率计算,沪上阿姨是中国以门店总数计算的前五大现制茶饮店品牌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12年间蜕变为覆盖300余城、年GMV超107亿元的行业第四大品牌,其核心密码在于“差异化定位+极致加盟”的战略组合。
沪上阿姨自2015年启动加盟后,便以“低门槛、高密度”的策略深耕下沉市场。数据显示,其单店初始投资成本仅27.5万元,显著低于中端茶饮行业35万元的平均水平。
截至2024年年末,沪上阿姨开设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有4629家。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也贡献了最多的GMV。
而在全国范围内,北方地区门店量占比达到50%以上,中端价格带内,沪上阿姨也是在北方门店最多的新品牌。光山东一省便坐拥1024家门店,甚至在优势地带500米半径内连开6家店,形成“侵略式”布局。
在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拥有近9亿的人口,但现制茶饮店普及程度要低于一二线城市。随着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购买力上升,潜力巨大,能否在下沉市场持续扩张成为现制茶饮品牌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
但我们发现新茶饮的竞争加剧。一方面,蜜雪冰城以6元均价强势渗透下沉市场,2024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超65%;另一方面,古茗、茶百道开始北上,2024年北方门店增速分别达28%和19%。
面对内卷压力,沪上阿姨尝试通过多品牌战略破局。主品牌沪上阿姨主打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等产品,产品价格在7-22元之间;茶瀑布强调性价比,主打多料奶茶、轻乳茶、水果茶和冰淇淋等产品,价格在2-12元之间;而现磨咖啡品牌沪咖,价格在13-23元之间。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瀑布门店数量为304家,2024年GMV总额为7380万元。同一时期,销售沪咖品牌产品的沪上阿姨门店共1700家,沪咖GMV总额为4368.7万元。
沪上阿姨称,计划在5年内提高主品牌沪上阿姨在二、三线城市门店的网络密度;通过现有沪上阿姨门店持续进行沪咖的扩张;并计划扩大以茶瀑布为代表的平价业态在三线以下城市的覆盖范围。
新茶饮上市潮背后的行业变局
新茶饮上市潮背后的行业变局
2025年堪称新茶饮“资本大年”。
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在短短四个月内相继登陆港美股,加上奈雪的茶、茶百道,六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这场上市竞赛背后,是行业从草莽时代向资本时代的集体跃迁。
从已上市企业表现看,蜜雪冰城以44.5亿元净利润、1.8万亿港元冻资额坐稳“冻资王”宝座。古茗凭借580亿港元市值成为中端茶饮估值标杆。霸王茶姬则凭借“原叶鲜奶茶”差异化定位,在纳斯达克斩获63亿美元市值。沪上阿姨则依托北方市场基本盘,成为区域龙头逆袭的样本。
头部品牌的财务表现折射出行业残酷的“马太效应”,蜜雪冰城2024年2024年净利润达44.5亿元。古茗以15.4亿净利润稳居中端市场头部。值得关注的是,霸王茶姬以51.5%的毛利率和20.3%的净利率,成为盈利能力的“隐形冠军”,其北美市场单店日销破万的业绩,为行业出海探索提供新范式。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种分化本质是商业模式之争——蜜雪冰城们凭借极致供应链与低价策略构建护城河,而依赖直营或未能及时下沉的品牌,则在存量竞争中逐渐掉队。
在我们看来,供应链能力还是重中之重。比如蜜雪冰城60%原料自产、自建物流体系,在广西包下13万亩柠檬基地,把原料成本压到行业最低;古茗的136个前置仓实现“上午订货下午到”;霸王茶姬用“冰勃朗锁鲜技术”将鲜奶保质期延长至15天。
而目前沪上阿姨拥有20万亩种植基地,4大中央工厂,12个大仓储物流中心、8个新鲜农产品仓库和15个前置冷链仓的供应链设施。而据招股书披露,沪上阿姨计划将IPO资金的25%用于数字化升级,20%提高原材料及食材的质量,20%投入供应链建设,15%用于门店扩张。
当行业进入“抠成本”阶段,供应链效率成为估值分化的核心变量。是否能通过供应链优化,进一步提升门店运营标准化率来应对行业进入存量市场的冲击,稳定同店GMV表现,同时向低线和海外市场寻找规模扩张机会,将会是沪上阿姨接下来的经营重点。
再从行业来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但增量红利正在消退——行业增速从2018-2023年的25.2%下滑至未来五年的19.7%,市场从“遍地黄金”转向“贴身肉搏”。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当“万店规模”不再稀缺,新茶饮行业的竞争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供应链效率、单店模型优化、差异化定位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战场。毕竟,新茶饮从来不是一场“谁先上市谁赢”的短跑,而是一场“剩者为王”的马拉松。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